前段时间小编做了一份调查得到的结论,51%的妈妈们、会选择给孩子报名学习音乐。
音乐启蒙类兴趣班是家长们首选。
听音乐玩耍永远是开心
宝贝们都是小天使

但练琴确是
一个头两个大
▲ 安吉哭着练琴
那么家长们为什么要孩子学音乐呢?
1、音乐是感知,不指望孩子成为音乐家
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,而是人的教育。目标不是培养技能,而是培养人。音乐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感知能力。
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朗朗。
用数据来讲,上海音乐学院只招收了400名本科生,能够读到专业学院就已经很困难了,而毕业之后可以成为独奏音乐家,就更加困难了。
只有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天赋的小朋友才经过持续的、专业的、长期的练习才有可能能成为独奏家。
2、音乐不是考试,只选最适合孩子的
音乐是必修课,不是选修课。
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,而最核心的出发点,是培养孩子综合发展的能力。
研究证明,音乐可以提高的综合能力有以下几个:
a. 增强孩子手脑协调能力
b. 提高大脑的反应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、记忆力,这种技能在生活和工作都很有用
c. 提高孩子听觉分析能力和视觉反应能力,这对学习语言有帮助
d. 增强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。很多孩子上台前会紧张,但是表演多了,紧张的情绪会得到缓解。
3、音乐不功利,孩子喜欢才是根本
特长和考级确实能为孩子加分不少,但这不能作为学音乐的出发点。
家长不应该拿这个作为学乐器的唯一理由,这只是附加的好处,不能作为出发点。
政策在改变,家长们对孩子的升学焦虑不应该成为音乐学习的压力。
家长怎么才能帮孩子学好音乐呢?
怎么让小孩自己有兴趣,让他有动力去学习?
1、让孩子自主选择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,让孩子自主选择音乐学习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技能学习。
美育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,进而拥有基本音乐能力,更能欢动欣赏世界名曲及经典钢琴曲目,在表达上词语替换灵活,并具备敲奏各式打击乐器的能力,是学龄前儿童的音乐素质教育课。
2、引导孩子对音乐感兴趣
用孩子的语言让他们去感触音乐,让他们将课程延续回家,从生活中对音乐感兴趣。
快乐的音乐课,通过渐进的教学法,让孩子在拥有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,从具体音乐图谱进入抽象乐理符号欣赏各国曲风,认识多样艺术元素,欢乐的学习,自由的创造。
3、好的启蒙老师
要找到孩子喜欢的老师,孩子不一定马上就喜欢,过一段磨合一下,看看老师是不是适合孩子,孩子和老师要有一定的配合和默契。这个非常重要
4、在集体中学习
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人,和朋友一起学习本身会让学音乐更加愉快。
在团体中为什么会比较好?
培养团体精神。一个人学钢琴会比较无聊,到乐团,会培养学生聆听和合作。小朋友要听其他乐器的声音,不能只顾着自己弹。
培养耐性。在乐团练习,要等待其他同学练习,会锻炼耐力,让孩子感觉音乐更有意义和价值。
5、有表演展示机会
演出对小朋友学习音乐有很好的帮助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
增强自信心。第一次公开表演,团员们上台前,都很紧张、不敢抬头,手也在抖,通过几次的表演,他们变得非常自信,感觉上台表演很自豪。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能力和心态。
起到给孩子设立目标的作用。有演出,孩子会非常认真地去练习,他会更加努力。
这也是乐团很重视的内容。即便是表演水平不是很高的孩子,也会给他上台表演的机会。